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微型软体机器人可变形变色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不久前研制出一种集运动、变形、变色于一体的多功能微型软体机器人,有望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

该研究项目牵头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学敏说,这种微型软体机器人的尺寸为毫米级,外形像一个柳叶鳗的幼体。此次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模仿章鱼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攻克了结构设计与材料性能协同的难题。

研究发现,随着科研人员调控磁场的方向和频率,这种微型软体机器人就能够在水中做出爬行、滚动、摆动、螺旋式前进等多种形态的运动,并且能够精准地穿过2毫米高以及450微米宽两种规格的狭窄通道。

除了运动之外,这种微型软体机器人还能变形和变色。在遇到孔洞尺寸比机器人自身尺寸更小时,这种微型软体机器人在光热作用下可以缩小至原身体尺寸的35%,从而穿过小于自身原本尺寸的狭窄空间。同时,当温度变化时,微型软体机器人可以通过自身颜色变化实时反映周围环境的变化。

“我们此前模仿含羞草、变色龙等生物做出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功能相对单一,而此次实现了多种形态运动、自感知变色、自适应变形的多功能融合,这是设计理念的一次突破。”杜学敏说。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材料学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