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用户购买协作机器人的主要动因,在欧美市场和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地区)可谓完全不同。
欧美市场用户购买协作机器人的最大两个考量分别是安全性和易用性:
安全性指的是在加装了诸多传感器之后,无论是在制造业工厂或是物流仓库,协作机器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在和它共享同一空间的人类工人的安全。在工会尤为强势的欧美地区,降低安全风险非常重要,客户也愿意为此付出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价格。
另一点是易用性,传统工业机器人有很大的一部分全生命周期成本来自于后续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费用,而协作机器人易上手低维护的特点,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门槛,这使得很多从未使用过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客户成为新的使用者。
而亚太市场协作机器人增长的主要两大推动力,分别是较低的初次购买成本以及易复用性。
相对于欧美地区,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协作机器人本体的价格要低50%以上,甚至会低于同吨位的SCARA和小型多关节机器人,这成为了很多中小型厂商在初次购买机器人时选择协作机器人的理由。
第二点,可重复利用性,指随着很多工业品的更新周期,已经由汽车行业的年为单位,慢慢过渡到电子行业以季度甚至以月为单位进行迭代。随之而来的是工厂产线的升级改造越来越频繁,那么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的使用模式已经不太适合这种快速的产品迭代节奏。而协作机器人可以迅速的从A工位切换到B工位,在产线进行改造或者升级时十分容易进行功能转变,这对于电子、食品、饮料、橡胶塑料等快速迭代的产品周期的行业非常有吸引力。